【健康科普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

文章来源:鄢陵县人民医院发布时间:2023-09-13

【健康科普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 

鄢陵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 李冬梅

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(BPPV)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,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。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,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。可见于各年龄段,老年人多见。该病具有自限性。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(占80%~90%),其次为外半规管(占10%),最少受累的是上半规管(占2%)。


临床特点:

1、发病特点:时间性及空间(位置)性。

2、眩晕特点:(1)潜伏期: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。

2)持续期--渐强、渐弱、短暂、可逆、疲劳3)适应性(易疲劳性)(4)互换性(、坐起均有)

3、眼震特点:同眩晕特点 方向:旋转性或水平性、向地性

典型症状体征:

1、发病突然 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(患耳向下)时出现眩晕症状,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—10s之内,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,可伴恶心及呕吐。

2、眼震  后半规管:眼球上极垂直扭转性眼震(垂直成分向上,扭转成分向下);上半规管:眼球上极垂直扭转性眼震(垂直成分向下,扭转成分向下)

3、病程  数小时至数周,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,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,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,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,或有头晕、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。


临床检查

1、Dix-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应为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,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;Roll 试验,检查外半规管(水平半规管)

2、听力学检查 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(区别与梅尼埃病)

治疗方案

可自愈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,严重的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,故应尽可能地治疗

1、心理治疗 减轻缓解患者的精神负担。

2、体位和头位 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。

3、抗眩晕药 桂利嗪或氟桂利嗪 血管扩剂及西地泮类药物。

4、前庭习服疗法 目的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,有一定的疗效。

5、体位疗法 指导病人闭眼,从坐位到侧卧位,当眩晕消失后坐起,30s后再向另一侧侧卧,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为止,每3h进行一次,通常7—10g症状可消失。

6、手法复位 根据耳石异位的半规管的不同,手法不同。

7、手术疗法 如上述疗法无效,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,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、半规管阻塞术、4%多卡因和链霉素鼓室内注射等。手术治疗适用于单侧病变且患者听力已严重丧失或丧失者。